九游会J9 J9九游会九游会J9 J9九游会九游会J9 J9九游会日前,共青团中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命名表彰第21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的决定》,授予50名同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称号,授予850名同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他们是各行各业职业青年的优秀代表——在科技强国主战场艰辛求索,在生产经营第一线突击攻坚,在技术革新最前沿精益求精,在为民服务本岗位勤勉工作,在司法执法主阵地敢于担当,在社会服务各领域无私奉献,在技能竞技大舞台挥洒汗水,集中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不懈奋斗、永久奋斗的精神风貌,为广大青年立起了标杆、作出了榜样。新时代为广大青年提供了无比广阔、大有可为的奋斗舞台。让我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让我们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于平凡的岗位创造不凡的业绩,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这是目前世界上在高海拔、大高差、强地震等环境下难度最高的高原铁路工程,包含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隧道、主跨千米级铁路悬索桥等超级工程。2018年10月10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第三次会议,决定全面启动高原铁路建设。根据规划,这条线路东起成都,西至,全长约1800公里,是设计时速160公里—200公里的电气化铁路。它的建设分为三段,其中,成都至雅安段已于2018年12月28日开通运营,林芝到段也已于2021年6月25日正式通车,而工程最艰巨的雅安至林芝段,预计工期长达十年以上,计划于2030年建成。高原铁路雅林段正线km,其中,四川省境内长度约468.52km,西藏自治区境内长度约542.49km。由于需要穿越横断山脉,这段线km,桥隧总长占线%。全线个车站(不含雅安站和林芝站),工程总高达3198亿元。这样一个世界级工程,在其中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难度系数极高的第七标段任项目部副总工程师、高原铁路技术分中心主任的,却是一位今年只有34岁的年轻人。夏明锬,高级工程师,2015年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岩土工程专业,2018年完成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出站,主要从事复杂条件隧道及地下工程建造技术研究。他曾先后参与神东补连塔煤矿斜井、京沈高铁、武汉光谷综合体、广州地铁番禺广场等重大工程建设,并凭借出色的工作成绩,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发明专利”“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茅以升铁道工程师奖”“全国地下空间先进个人”等奖项及荣誉称号。2022年9月30日,夏明锬获第21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称号。博士后出站后,夏明锬在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武汉总部负责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管理、企业技术标准制定等工作,条件优越,待遇完善,他觉得“太舒服”。“我觉得我需要现场的历练,提升自己。”2021年11月,高原铁路雅林段第七标段的项目刚进场,他便主动申请加入。“我当时就是想挑个难度大的。毫无疑问,这是整个世界铁路建设史上最难的工程。”他想起公司领导曾说“好兵就应该打硬仗”,他希望自己能以一位“博士”的身份,真正深入项目中,发挥作用。于是从去年11月起,他开始常驻甘孜州雅江县项目驻地。驻地海拔大概2700米,就在国道318路边,离雅江县城有20多分钟的车程。他平时没事并不出驻地,主要在项目部和工地之间往返。整个第七标段的项目施工,有中铁十一局员工400多位,加上施工作业人员,共约两千多人参与,绝大部分来自平原地区。有同事刚来时身体无法适应,吃不下东西,严重到口吐白沫,来了就赶紧走了。夏明锬高反并不明显,他只是觉得这边太干燥,刚来时手指脱皮严重,指纹锁都弃用了。他们负责的高原铁路雅林段第七标段东起新都桥镇,西到雅江县,全长36.8公里,其中隧道长35.6公里,其余1.2公里一半是桥梁,一半是路基。这一标段在整条高原铁路各标段建设中,隧道长度占比之高数一数二,尤其这一路段围岩岩体完整程度和岩石强度等指标极低,Ⅳ级、Ⅴ级围岩占比高达97%——这意味着隧道打通过程中97%的围岩都十分脆弱、极易坍塌。除此之外,经测,该段岩层地应力值几乎为全线最高。岩层应力,即为岩石由于受力、湿度、温度场变化等外因而变形时在内部产生的相互作用力。对隧道工程而言,当岩体较硬时,高地应力造成的灾害最典型为岩爆;而该段多为软岩,极易发生洞室大变形。据夏明锬介绍,如隧道开挖后爆破开一个洞径7米的隧道断面,由于大变形,围岩不断收缩,可在几周内洞径收缩至仅剩3米。按照以往应对方式,隧道支护常常会被围岩变形压垮,只能拆掉第一道样板重新支护,安全风险高且效率低下。“所以我们就在想如何实现主动控制。”夏明锬说,“比如爆破以后,我们对围岩怎样进行加固可以控制它的变形,不任由它‘发挥’。”夏明锬想到了通过施作预应力锚杆、深浅孔分步注浆等措施,具体效果还需要在辅助坑道内不断试验。“高原铁路预计使用寿命是100年。”他介绍道,“好在通过对围岩主动控制后,变形会随时间变化不断收敛,最终稳定。”除高原地区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道组合支护主动控制这两项施工技术难题之外,高原缺氧环境长距离斜井通风、多种有毒有害气体自动检测等问题也在亟待破解。高原铁路雅林段第七标段共涉及三段隧道工程,按照风险等级划分,均属“高风险隧道”,其中最长的高尔寺山隧道长达18.8公里。对于高尔寺山隧道这样的特长隧道工程,项目设置了总长30公里以上5个辅助坑道同时开打,目前都已进洞。而由于辅助坑道洞口海拔往往和主隧道海拔不同,在通向隧道正线的途中,往往需要纵向提高或降低海拔。抬升或降低的坡度,加上高海拔、长距离等因素,使得施工过程中坑道内的通风问题相当严峻。高原铁路各标段之间,常常对于施工问题进行交流,大家面临的问题或多或少都相似。比如隧道软岩大变形、断层破碎带、高地温、涌水突泥、有害气体等各种不良地质情况,只有见招拆招。除了施工本身技术难度很大,还要日常应对当地无法预测且频发的自然灾害,以及并不算畅通的物流状态。就夏明锬所负责的第七标段而言,虽然工地和洞口都避开了滑坡带,但运输过程中会否遭遇滑坡很难预料。通向坑道洞口的路,多是下了国道318以后的乡间便道,雨后滑坡极其常见。而这样既窄又烂的路走起来车程也长达一个多小时,万一遇到错车,运送物料的大货车倒车几百米是常事,有时甚至直接退回国道318上。“就直接回到原点了。”夏明锬哭笑不得,“好在如今便道多进行了施工改造,错车距离不会超过50米。”他补充道。相比一般铁路不过三四年的工期,面对这条工期超过十年的超级铁路工程,参建中遇到种种问题,夏明锬早有预期。整个中铁十一局承建项目中工期达到十年以上的先例还有五年前即全线贯通的兰渝铁路,加上不少前辈也有高原铁路已通车的拉林段的建设经验,虽然隧道施工每日面临“不确定”,夏明锬还是对自己曾经的选择和当下的状态很满意。作为中铁十一局第一个亲身到艰险山区项目上任职的博士——并且是自己主动申请的,夏明锬觉得一定要带出个好头。“就是希望,或者说鼓励大家多多到一线了解现场情况。”他说,“对于我们这个行业,包括整个基建行业来说,尽量深入施工现场,心态会不一样,个人能力也会更全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