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知识培训资料(内部使用)基本概念及基本知识1、环境保护: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各方面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护和发展生态平稳,扩大有用自然资源的再生产,保障人类社会的发展。2、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3、水污染:又称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后,使水体的水质和水体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现象。污水水质指标一般分为物理、化学、生物三大类。、色度、嗅和味、固体物质固体物质的三种存在形态:悬浮的、胶体的、溶解的。固体物质用总固体量(TS)作为指标,污水处理中常用悬浮固体(SS)表示固体物质的含量。(1)化学需氧量(COD):指用强化学氧化剂(我国法定用***钾)在酸性条件下,将有机物氧化成CO2与H2O所消耗的氧量(mg/L),用CODcr表示,简写为COD。化学需氧量越高,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越多,污染越严重。(2)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mg/L)。如果污水成分相对稳定,则一般来说,CODBOD5。一般BOD5/COD大于,认为适宜采用生化处理。(3)总需氧量(TOD):有机物主要元素是C、H、O、N、S等,当有机物被全部氧化时,将分别产生CO2、H2O、NO、SO2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TOD)。(4)总有机碳(TOC):包括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质的含碳量,也是评价水样中有机物质质的一个综合参数。(5)总氮(TN):污水中含氮化合物分为有机氮、氨氮、亚***盐氮、***盐氮,四种含氮化合物总量称为总氮(TN)。凯氏氮(TKN)是有机氮与氨氮之和。(6)总磷(TP):包括有机磷与无机磷两类。(7)pH值(8)重金属4、噪声:从物理学观点来看,噪声是指声强和频率的变化都无规律,杂乱无章的声音;从生物学观点来看,只要使人烦躁的不受人欢迎的声音都可看作是噪声。5、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6、清洁生产:指即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使用生产方法和措施,其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耗最少的人类生产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采用清洁的能源、少废或无废的清洁生产过程以及对环境无害的清洁产品。7、中国环境保护的三大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8、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在建设项目动工兴建之前,对该项目的选址、设计和建成投产使用后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定,提出防治措施,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报批的法律制度,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则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文字表现形式。9、“三同时”制度:是指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区域开发项目或自然资源开发项目,其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或使用的制度,简称“三同时”制度。10、化学需氧量:通常记作“COD”,指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